
忠义之士王省:一位明朝文人的气节与抉择云管家
在明朝建文年间,江西吉水出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忠臣王省。这位读书人在洪武五年(1372年)的乡试中脱颖而出,顺利考取举人功名。按照当时的科举制度,他本应前往南京参加更高一级的会试。但令人意外的是,明太祖朱元璋在审阅他的文章后,认为其才华出众,竟破例免除了他的会试环节,直接命吏部为其安排官职。
然而面对这难得的机遇,王省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。他跪伏于地,诚恳地向皇帝陈情:微臣双亲年事已高,白发苍苍,实在不忍远离。朱元璋被他的孝心感动,特许他回乡侍奉父母。后来朝廷再次征召,任命他主管地方教化事务。在一次御前考核中,朱元璋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,准备予以重用。但王省再次以尽孝为由,请求调任离家较近的职位。最终,他被任命为浮梁教谕(县学教官)云管家,此后历任多个教育官职,最后调任山东济阳。
展开剩余56%历史的风云变幻总是出人意料。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,为巩固中央集权,与重臣齐泰、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之策。短短时间内,周王、齐王、湘王、代王、岷王等藩王相继被废。对于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,朝廷更是布下天罗地网:派张昺任北平布政使,谢贵、张信为都指挥使,葛诚为王府长史,还在北平周边要地派驻重兵。这些部署可谓滴水不漏,意在防范朱棣造反。
但老谋深算的朱棣岂是等闲之辈?他先是装病示弱,暗中却积极备战。建文元年(1399年)七月,朱棣终于打出靖难旗号起兵造反。短短数月间,朝廷派去的官员纷纷遇害。经过四年激战,朱棣最终攻入南京,登基称帝,是为明成祖。
在这场权力更迭中,时任济阳教谕的王省面临生死抉择。作为建文帝的忠臣,他坚决不向朱棣效忠,最终被燕军抓获。令人动容的是,面对刀剑加身,王省神色自若,言辞慷慨激昂,连抓捕他的士兵都为之动容,竟主动将他释放。
回到济阳后,王省做了一件震撼人心的事。他登上县学的明伦堂,召集所有学子,语重心长地说:诸生可知'明伦'二字的深意?此堂名为明伦,就是要你们明白人伦大义。既知人伦,岂能背弃君臣之义?说罢潸然泪下,在场学子无不痛哭失声。最后,这位忠义之士毅然以头撞柱云管家,用生命诠释了儒家士大夫的气节。鲜血染红了讲台,也染红了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。
发布于:天津市和兴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